一、水液代谢之常道
(一)水之源头: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。
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言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。”此乃水液代谢第一关隘。胃主受纳,水谷初入,胃阳蒸化,分浊留清。若胃寒不运,则水停为饮,症见脘痞、呕涎(如苓桂术甘汤证)。脾主转输,脾为太阴湿土,得阳始运。脾失健运者,水泛肌肤则肿,留于肠间则漉漉有声(如五苓散证)。
图片
例1:患男,39岁,嗜茶饮,久则腹胀如鼓,小便反少。诊其脉濡缓,舌淡胖有齿痕。此乃脾阳被困,水湿内聚。予实脾饮加椒目,14剂后小便利,腹胀消,告愈。
(二)水之升降:肺为水之上源,肾为水之下根。
肺主通调,肺气宣肃,如雾露之溉,使水精四布。若肺失宣降,则水停上焦,症见咳喘、面浮(如越婢加术汤证)。肾主蒸腾,命门火暖,水液得温而化气上行。肾阳不足者,水泛为肿,下肢尤甚(如真武汤证)。
例2:患女,73岁咳喘二十年,入冬则面臃跗肿,畏寒踡卧。脉沉细迟,此乃肾阳虚衰,水寒射肺。投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,渐次咳减肿消,乃愈。
(三)水之归途:三焦决渎,膀胱气化。
《灵枢·本输》云:“三焦者,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。” 三焦通道,水液流布全身,全赖三焦通行。若三焦壅塞,则水停为臌(如疏凿饮子证)。膀胱气化,水液至下焦,凭肾阳蒸腾,清者上濡,浊者成溺。若膀胱气化不利,则癃闭、淋沥(如滋肾通关丸证)。
例3:患男,30岁,小便点滴不通,小腹硬满。脉弦紧,舌紫暗。此瘀热结于下焦,予桃核承气汤加琥珀、牛膝,一剂尿如涌泉。
二、水液代谢之变局
(一)水停血分:血不利则为水。
《金匮要略》云:“血分者,名曰水分。”水血互病,最为缠滞。辨证要点:面唇青暗,舌有瘀斑,身肿按之如泥。
治法:活血利水并行(如当归芍药散)。
例4:患女,22岁,经闭半年,继而周身浮肿。脉涩,舌下络脉迂曲。此血瘀水停,予桂枝茯苓丸合泽兰汤,经通肿退。
(二)水郁化毒:浊水内蓄,变生疴疾。
水湿久郁,可化热、生痰、成毒。湿热胶结,黄疸、淋浊(如茵陈五苓散证)。痰饮上蒙,眩晕、癫痫(如苓桂术甘汤合黄连温胆汤证)。
例5:患男,5岁,突发癫狂,口吐涎沫。脉滑数,舌苔黄腻。此痰热挟水上扰神明,予礞石滚痰丸加减,痰下神清。
(三)水气凌心:阳微阴盛,危在旦夕。
《伤寒论》少阴病篇详载此候。辨证要点:心悸喘促,冷汗肢厥。
治法:急温少阴(如四逆加人参汤证)。
例6:患男,86岁,久病水肿,忽而喘汗欲脱。脉微欲绝,此水气凌心,阳欲暴脱,急煎参附汤频灌,阳回喘平。
三、水液代谢之根基
(一)天人相应:水液运行的宇宙模型。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云:"清阳为天,浊阴为地;地气上为云,天气下为雨。"人身水液代谢,即此天地气化之缩影。1. 脾胃如地,受纳水谷,蒸腾精微(《脾胃论》谓"中焦如沤");2. 肺金如天,宣发肃降,布散津液(《医门法律》称"肺主天气");3. 命门如日,温煦蒸化,推动水行(赵献可《医贯》详论命门火用)。
深层机理:水液在体内经历"气→液→津→血"四态转化,暗合《周易》"太易→太初→太始→太素"的生成哲学。(二)五行制化:水液调控的生克法则。
构建"水-土-木-金-火"动态平衡系统:水盛侮土,肾水泛滥反克脾土(真武汤证本质);木郁水停,肝失疏泄致三焦壅滞(柴胡桂枝干姜汤证);火衰水泛,心阳不振引发水气凌心(苓桂术甘汤病机)。
四、水液代谢之气化
(一)三焦气化新论(突破传统"三焦有名无形"说)。1. 上焦如雾,宗气推动,水精四布(解释悬饮病位);2. 中焦如沤,脾气散精,游溢灌溉(阐明痰饮生成);3. 下焦如渎,肾阳蒸腾,分别清浊(解析癃闭机制)。
例7:水肿伴胸胁支满者,用十枣汤峻逐上焦水饮,后以苓桂术甘汤善后。
(二)络脉水道的运行奥秘-叶天士"久病入络"理论。1. 阳络主气,运行清津(病变见多汗、漏汗)2. 阴络主血,渗灌浊液(病变见粘液性水肿)。
例8:顽固性口眼干燥伴下肢浮肿,辨为络脉渗灌失司,投旋覆花汤合猪苓汤通络利水而愈。
五、水液代谢之病机
(一)六经辨证体系下的水病传变-重构《伤寒论》水液病辨治框架。1. 太阳寒水:麻黄汤(开表)→五苓散(化气);2. 少阳枢机:柴胡桂枝干姜汤(和解);3. 太阴湿土:理中汤(温运)→实脾饮(培土);4. 少阴君火:真武汤(温阳)→黄连阿胶汤(滋阴);5. 厥阴风木:当归芍药散(调肝)。
例9:经前水肿伴情志抑郁,用乌梅丸调厥阴枢机,水肿消而情绪平。
(二)水毒致病的三大阶次-发展《金匮要略》水气病理论。1. 水湿(初期),舌苔白腻,身重困倦;2. 水饮(中期),咳唾引痛,肠间漉漉;3. 水毒(晚期),面色黧黑,肌肤甲错。例10:臌胀患者腹大如鼓,用己椒苈黄丸合鳖甲煎丸逐水解毒,延寿三载。
六、水液代谢之调摄
(一)四时调水法。1. 春宜疏泄,柴胡类方顺肝木之气;2. 夏当宣通,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浊;3. 秋需润降,麦门冬汤金水相生;4. 冬主蛰藏,肾气丸固护命门。
(二)昼夜服药法-依《灵枢》一日四时分治。平旦(3-9时),麻黄类方借阳气外发;日中(9-15时),附子剂乘阳旺之势;日入(15-21时),茯苓剂助气归元。
例11:五更泻患者,晨服四神丸,午进附子理中汤,暮用赤石脂禹余粮汤,七日而愈。
七、水液代谢之范式突破
1. 纵向:脾升胃降
2. 横向:肝左肺右
3. 径向:心布肾煦
4. 时序:经络流注
八、水液代谢之法天象地
(一)治水三法:发汗、利水、温化。
1. 开鬼门(发汗),用于水在表(如麻黄附子甘草汤);2. 洁净府(利水),用于水在里(如五皮饮);3. 温阳化气,用于阳虚水停(如济生肾气丸)。
(二)防病之要:护脾阳、节饮食。
脾阳贵在运,久坐伤脾,湿自内生。饮冷最耗阳,冰啤、水果多食,易损中阳。
*讨论:水之道-生命之道
观《内经》以“水”喻道:“地气上为云,天气下为雨。”人体水液代谢,实乃天地气化之缩影。
1. 脾胃如地:受纳水谷,蒸腾精微(《脾胃论》谓"中焦如沤");
2. 肺金如天:宣发肃降,布散津液(《医门法律》称"肺主天气");
3. 命门如日:温煦蒸化,推动水行(赵献可《医贯》详论命门火用)。
今人治病,多求速效,鲜有深究气化者。然水病之根,常在阳气不运。医者当以“扶阳化气”为眼目,才不致见水治水,舍本逐末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倍顺网-加杠杆怎么炒股-配资平台查询-杠杆买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