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《增广贤文》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生活经验结晶,是历代民众处世、治学的行为准则,古圣先贤留下的智慧箴言,字字珠玑,值得我们熟读成诵,提高我们的自身修为与格局。
1、庭前生瑞草,好事不如无。
庭院前长出了吉祥草,这样的好事不如没有。
人们经常会说一些吉祥的话语,祥瑞吉兆都是人们的美好愿望,大家都希望好运的降临,其实朴素平凡的日子才让人踏实,好事是不会从天而降,就算真有“庭前生瑞草”这样的好事,未必真能带来好运,反而会招来太多人看热闹,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。 正所谓:天上掉馅饼,不是陷阱便是坑。
2、欲求生富贵,须下死工夫。
想求得荣华富豪,就必须要付出拼命的功夫。
任何的成功都没有一蹴而就的,每个人向往的成功和想要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拼搏。真正有成就的人,一直都很努力,都要经过不断地学习、大量持续的积累、潜心深耕钻研。所以,想要做出成绩,想要拿到结果,那一定是要有拼尽全力的决心和行动。
3、百年成之不足,一旦败之有余。
通过多年的努力做事也不一定会做到位,但是一时不慎毁坏起来却绰绰有余。
这句话告诫我们,能做成一件事真的不容易,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掉以轻心,一件事往往在大功快要告成的时候,人容易疏忽大意,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周全,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功亏一篑,使得前期的努力付之东流。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
4、人心似铁,官法如炉
如果把人心比作是铁,国家的法律制度如同炼铁的炉。
这句话严肃地告诫人们,做人要安分守己,做事要遵守法律规章制度,不要轻易触犯法律,法律严苛,是不会徇私情的,成功没有捷径可走,唯有脚踏实地,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和诚实努力,并且合情合理,合规合法,获得的成功和财富才是实实在在的,才能保持长久。
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伤天害理之事不做,投机取巧之事不做,损人利己之事不做,不义之财莫取,法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
图片
5、善化不足,恶化有余。
如果善的感化不足,那恶的感化就会更多。
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”和“人之初,性本恶”这两句话,说明了人既有善的本性,也有恶的本性。如果一个人的身心不能被善良感化,那邪恶就会乘虚而入。可见一个人的后天教育引导至关重要,不接受善的教育,人就会走向邪路。
因为人类的大脑里面有两部分内容,一部分是动物性,要为自己捞取,弱肉强食争夺,这是动物世界生存竞争的结果,而另外一方面,人类早已脱离了动物性,已经成为一种高级的动物了,这时候需要协调,建立起了另外一部分内容,比如说关爱、公平、忠诚、仁慈等等这些道德的要素。
教育的目的就是启发人心中善良的一面,抑制恶的一面,如果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,恶的一面就会爆发出来。明朝的圣人王阳明有著名的四句: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这四句就是王阳明修炼心学的核心。
无善无恶心之体,就是我们心的本体,没有善恶是非的观念,只有自然的反应,只有无意识的意识。有善有恶意之动,当人有了意识,念头一动的时候,就有善有恶了。
知善知恶是良知,如果你知道哪个是善,哪个是恶,能够找到自己那个本初的状态,这叫做致良知。为善去恶是格物,尽量把善的留下,把恶的抑制住,去掉它,这种修炼的过程就叫做格物。
格物致知致的是良知。善恶都在人的心里,自己也很容易区分,我们想在人生中过得幸福,更有成就,就要尽量去掉那个恶的部分,自私的部分,而去鼓励激发善的那部分内容。
6、知者减半,愚者全无。
世上的聪明人减少一半,愚蠢的人就没有了。
这里的知者(智者)应该指的是耍小聪明的人,并不是真正大智慧的人。耍小聪明的人,在待人处事中,无原则,无底线,只图个人利益得失。贪图蝇头小利的人,违背原则,看上去很聪明,实则是真正的愚蠢,可能会有一时的利益可图,但不能长久。
耍小聪明的人还会失去更多的可能与机会,当然也会失去更多曾经信赖的朋友,甚至断送自己的前程,这样的人就是聪明的蠢瓜,这样的“知者”减少了,蠢瓜不就少了嘛!
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耍小聪明,要修炼自己成为真正的智者,要格物致知,要慎独,要正心诚意,心怀大格局,把聪明才智真正用于善为,为他人好也是为自己好,在人生的路上多撒鲜花,必然一路芬芳。
7、是非终日有,不听自然无。
是是非非每天都有,你不去听自然就没有了。
来说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。这个世界上不缺搬弄是非的人,比如我们打开网络,每天都有看不完的虚假信息,一件事无休止的发酵,夸大其词,造谣生事,而在现实交往中,身边也少不了一些搬弄是非的人,唯恐天下不乱,我们要有一双慧眼,能识别,警惕搬弄是非,挑拨离间的人,远离是非之地。
当然也要洁身自好,提高自身的修养,做好自己,不要道听途说,去传播一些不符合实际的信息,自己不了解、不肯定的消息、负面的消息不要传播。
图片
8、宁可正而不足,不可邪而有余。
宁可做一个人品正直生活贫苦的人,也不做一个生活富足而人品邪恶的人。
人形形色色,追求也各异。善恶随人做,祸福自己招。一个人的人品就是一个人的名片。
有的人一生都是唯利是图,为了利益可能会身败名裂。而有的人宁可生活清贫也要为人正直,比如孔子讲到他的学生颜回就是这样的人。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。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。用一个竹筐盛饭,用一只瓢喝水,住在简陋的巷子里。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,颜回却能照样快活。颜回虽生活清苦,但他不改变志向,安贫乐道,乐在其中,淡然处之。
人在富足的环境里,容易滋生出骄奢淫逸的念头。其实更考验人的是贫穷的环境里,能不抱怨,面对利益诱惑时,还能坚守原则,能守好自己的道德底线,这是非常难得的。
待续……
大家好。我是东哲,我会持续分享自己的所学、所思、所悟,希望每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启发,有帮助,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学习国学,祝您好运不断,福气满满,谢谢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倍顺网-加杠杆怎么炒股-配资平台查询-杠杆买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