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会唱歌的在卖房,不会唱的开演唱会。这句话如果放在三年前,绝对是个笑话。
可现在,铁肺女王飚High C不带喘的李佳薇去做了房产中介,相声演员岳云鹏却在体育馆里开起了个人演唱会。
这个颠倒的世界里,专业到底还值几个钱?谁来为真正的艺术发声?
作者-常
1580元买了个"德云社专场"
7月26日北京工人体育馆,台上的岳云鹏拿着话筒,不是在唱歌,而是和孙越表演起了《学聋哑》。台下花了1580元买票的观众,有些已经开始低头刷手机。
这个价格能干什么?能看林俊杰唱跳三小时,能买30张德云社门票乐呵一整年,甚至能在五星级酒店住一晚。但在这里,你得到的是70%时间的聊天和相声表演。
展开剩余90%抖音直播的弹幕更是直接,"退票"两个字刷了300多条。这和他在德云社剧场演出时的满场叫好,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唱歌跑调?他说自己有乐队,"想什么时候进就什么时候进"。跟不上拍子?那是因为歌不适合他。到最后,干脆把话筒递给观众,让大家来合唱。
问题是,他除了那首改编的《五环之歌》,压根就没有原创歌曲。一个没有歌曲的人开演唱会,这不是对歌手莫大的嘲讽吗?
但观众买账啊。8000个座位,2小时售罄。不是因为他唱得好,而是因为阵容豪华。黄晓明来了,德云社师兄弟来了,连郭德纲都上台撑场子唱了段《照花台》。
说白了,这哪里是演唱会,分明就是一场粉丝见面会。
网红旺仔小乔的遭遇更离谱。这姑娘过去三年翻唱侵权被版权方警告过6次,背后MCN公司五年涉及音乐版权纠纷官司11起,赔了400多万照样玩擦边球。结果上海梅奔8000人场次预售秒空,黄牛把内场票炒到5000+,最后被汪苏泷粉丝锤到延期。
真应了那句话:不作不死。
铁肺女王为什么要去卖房子
看着李佳薇在《歌手2025》后台啃面包等彩排的照片,莫名心酸。
这姐2014年《煎熬》横扫各大榜单时,岳云鹏还在春晚唱《五环之歌》。现在她抖音弹唱视频点赞刚过千,评论区挤满"房产中介还能接商演?"的刻薄话。
李佳薇的故事其实很励志。从小学习声乐,主要是民歌领域,后来转向流行音乐。2010年登上舞台获得冠军,签约公司后发布第一张专辑。
《煎熬》成了她的成名曲,2012年在《中国好声音》上的演唱直接征服了所有人,不仅霸榜音乐平台,她也被冠上了"铁肺"的标签。
但也正因为这个标签,很多人认为她唱歌没有情感,在后续音综节目中接连落榜。
更要命的是音乐市场的低迷。她的专辑和演唱会反响都不好,还得在温饱线上挣扎。没办法,只能暂时放弃梦想,化名去当房产中介,竟然在这个行业取得了很大成绩。
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音乐。每天开嗓练声,这项练习从8岁到30出头,乃至到现在,她都没有停过。
如果不是有媒体发现了她的身影,估计她还得更久才能重新回到大众视野。当时有公司发出邀约,她才制作了新的专辑,开始在各个视频平台上发布内容。
去年,她终于有了更多机会,为电视剧演唱主题曲,登上综艺。到了今年,《歌手》平台成了她沉寂多年来登上过的最大平台。
她的唱功数一数二,没有退步半分,反倒随着多年练习精进不少。曾经被"铁肺"掩盖的情感,在经历人生酸甜苦辣之后,更是将所有都寄托在了歌声里。
最后那首让她位列第二的《光亮》,她那婉转的戏腔,稳定的高音以及其中的感情,让人无比感慨。
业内制作人爆料,李佳薇今年本来谈好的十场livehouse巡演,有三场因票房不佳被资方临时取消。
她的演唱会开得很少,因为当年没有机会,后来又得维持生计,如今站上舞台都深感紧张。可不会唱的人反倒在这个领域大行其道,面对这些专业歌手,难道不会惭愧吗?
资本游戏里,谁在收割谁
现在的演唱会市场,早就被各路牛鬼蛇神占领了半壁江山。各种非音乐相关行业都想来分一杯羹。为什么?因为来钱快。
拼盘演唱会就像自助餐厅,看着丰富,真正好吃的没几样。岳云鹏的演唱会,唱歌只占30%,剩下70%是聊天、相声、互动。观众花1580元,买的不是音乐享受,而是和偶像的近距离接触。
这种模式的可怕之处在于,它正在被快速复制。岳云鹏后面还要到各个城市开一遍,把这套"拼盘"玩法推广到全国。
旺仔小乔虽然因为黑料太多延期了,但她的票依然卖得很好。2000万粉丝虽然水分很大,但足够支撑起一场演唱会的票房。只要有流量,就有人买单。
问题是,这种流量变现的逻辑正在扭曲整个行业。
专业技能像老酒,越陈越香,可现在大家都爱喝速溶咖啡。文娱圈现在像个倒置的金字塔,真正的基座反而悬在空中。
更深层的问题是版权保护的缺失。旺仔小乔过去三年翻唱侵权被警告6次,她背后的MCN公司五年打了11起版权官司,赔了400多万还在继续玩擦边球。这说明什么?违法成本太低。
反观汪苏泷,为了版权问题打了几年官司,差点没饭吃。创作者维权这么难,侵权者违法这么容易,这个生态能不扭曲吗?
张碧晨和汪苏泷的《年轮》版权争议,就是这种扭曲的典型体现。十年交情,因为一个版权问题说翻就翻。
专业的春天还会远吗
不过,事情正在发生变化。
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最近表态:非专业人士举办演唱会是对音乐艺术的不尊重,呼吁建立演唱会资质认证体系,保护专业音乐人的合法权益和艺术尊严。
各大音乐平台也开始收紧演唱会直播和门票销售审核,要求提供专业资质证明。部分平台已经下架了非专业歌手的演唱会宣传内容,显示行业开始自我规范。
海外的经验值得借鉴。日本歌手中岛美雪出道50年仍坚持高质量演唱会,每场必须达到专业标准才开票,体现了对艺术的敬畏和对观众的负责,形成了良性循环的音乐生态。
国内也有正面案例。华晨宇、邓紫棋等专业歌手的演唱会口碑和票房双丰收,证明观众还是认可真正的专业实力,专业歌手的市场空间依然存在。
业内分析师预测:随着版权保护加强和观众审美提升,未来2-3年内非专业演唱会现象将逐步减少,音乐市场将向专业化、精品化方向发展。
李佳薇的回归,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。《歌手2025》给了她一个平台,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什么叫真正的唱功。
当她在《歌手》舞台上飚出那个High C,当她用戏腔演绎《光亮》的时候,你能感受到什么叫专业的力量。
真正的艺术,不需要豪华的嘉宾阵容,不需要复杂的商业包装,不需要哗众取宠的噱头。它只需要一个安静的舞台,一个专业的歌手,和一群懂得欣赏的观众。
或许,这就是专业的春天即将到来的信号。
当资本的泡沫散去,当流量的热度退潮,留下来的只有两样东西:真正的才华和对艺术的敬畏。
结语
专业与非专业的较量,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博弈。当我们为流量买单时,也在为自己的审美趣味投票。
或许这场争议的意义,不在于批判谁对谁错,而在于提醒我们:在这个人人都能成为"艺术家"的时代,真正的艺术精神反而更加珍贵。
你愿意为真正的专业买单吗?留言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发布于:河南省倍顺网-加杠杆怎么炒股-配资平台查询-杠杆买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